咨询电话:13370533038

您当前位置: 首页 律师文集 知产法规

陕西省知识产权工作“十二五”规划(摘要)

2017年12月22日  济南专利侵权纠纷律师 http://www.kjhqbs.com/
  “十二五”时期,面对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的深入实施、关中—天水经济区的加快建设以及统筹科技资源改革的全面展开,我省知识产机遇,必将成为推动科学发展、富民强省的强大动力,成为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核心要素,成为实现科教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的重要抓手。为此,必须建立和形成知识产权促进产业升级,产业升级推动经济发展,经济发展带动知识产权大跨越的循环发展体系。

  以充分发挥知识产权对关中创新发展的引领作用、对陕北持续发展的助推作用、对陕南循环发展的支撑作用为着力点,以提升企业在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中的主体地位为关键点,以促进我省科教优势转化为知识产权优势与经济优势为落脚点,始终贯穿增强专利运用能力这条主线,努力促进全省知识产权工作从注重专利申请向注重专利运用转变,从注重专利技术向注重专利产品转变,从打击知识产权侵权个案向建立知识产权保护长效机制转变。到2015年,将我省建成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和服务强省,知识产权综合能力大幅提升;知识产权对西部强省建设的支撑、引领和带动作用明显增强,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水平显著提高。

  “十二五”时期,全省知识产权工作的主要目标是:

  ——专利申请量年均增长18%,发明专利申请量年均增长20%,pct国际专利申请量年均增长25%。到2015年,当年专利申请量超过5万件,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3.3件、发明专利授权数达到2.5件。

  ——到2015年,实现专利产品产值3000亿,专利实施率达到40%以上,专利产品产值年均增长15%以上;建立5个知识产权孵化基地,孵化专利项目1000项;培育5个示范性的知识产权优势中小企业集聚区,建成20个具有知识产权优势的产业集聚区。

  ——完善与国家知识产权法律法规相衔接的地方性法规规章,全社会的知识产权法律意识显著提高;专利行政执法体系逐步健全、人员队伍不断壮大、执法能力明显增强,基本形成良好的知识产权保护环境。

  ——到2015年,全省专利代理机构达到30家,专利代理人数量达到200人,专利信息利用水平明显提高,专利服务业快速健康发展。

  为确保知识产权战略目标的实现,重点抓好如下重点工作:

  1、知识产权政策推进工程

  推进《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陕西省知识产权战略纲要(2008-2020年)》实施。分阶段制定《陕西省知识产权战略推进计划》;协助开展重大经济活动知识产权审查。推动设区市建立知识产权协调领导机制。推进行业、产业和区域知识产权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促进国有企业知识产权创造,推动中小企业知识产权运用,提高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知识产权转化率。推进建立知识产权快速反应机制。组建省知识产权发展研究中心,开展知识产权重大问题和难点问题研究;开展相关产业专利态势分析、发布和预警工作,引导企业规避知识产权风险,妥善应对和解决知识产权纠纷。

  2、知识产权产业提升工程

  开展产业知识产权布局。在航空航天、新材料、新能源、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和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超前部署,着力在激光、创新药物、信息通讯、太阳能光伏和半导体照明等领域,掌握一批核心关键专利技术,进行知识产权布局。

  以知识产权促进产业发展。引导大专院校及科研院所开展与产业发展密切相关的技术研发,在重点产业形成一批基础专利;以知识产权为纽带,配置和完善产业链,建设具有知识产权优势的产业集聚区;鼓励社会资本参与知识产权运营,开发具有较高市场价值的专利产品,培育具有知识产权优势的中小企业集聚区,发展壮大专利产业。大力发展知识产权服务业,形成较为完整的知识产权服务体系。

  3、知识产权区域促进工程

  实施知识产权支撑区域发展计划。建立关中—天水经济区知识产权工作省际协作机制,将关中—天水经济区建成知识产权示范区;积极推动陕北建设具有知识产权优势的能源化工核心区;积极推动陕南依靠知识产权发展生物加工、生态旅游、新型材料三大循环经济。继续推进知识产权强县(市、区)工作,深入开展专利创业富民工程。启动知识产权园区建设计划。出台激励政策,依托产业园区、产业聚集区和产业集群,建设5个知识产权孵化基地;强化知识产权政策导向,在项目立项、政府采购、土地使用和财政税收等方面给予专利产品企业及自主知识产权项目政策优惠。

  4、知识产权企业强基工程

  实施企业知识产权能力提升计划。引导企业加大技术研发投入,促进知识产权拥有量快速增长;培育50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龙头企业。强化企业知识产权运用主体地位。支持企业利用专利创业兴业,引导企业运用知识产权参与国际和国家标准制定,利用专利技术、自主品牌对外投资,增强参与国内外市场竞争的能力。开展中小企业知识产权战略推进计划。协调相关部门推进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工作,鼓励中介服务机构开展知识产权托管业务,引导中小企业建立行业知识产权战略联盟,实施标准战略与品牌战略;发挥知识产权讲师团、特派员和服务小分队的作用,为中小企业提供优质、便捷的知识产权服务。

  5、知识产权转化实施工程

  建设知识产权转化实施基础平台。增加专利孵化资金规模,实施专利产业化孵化计划,开发一批效益好、见效快、市场占有率高的专利产品;建设知识产权展示交易平台,推介专利技术和产品,促进知识产权交易流转。

  优化知识产权转化实施环境。制定出台知识产权评估、登记、投资入股等实施办法,推动建立公平、合理、高效和产权明晰的知识产权分配机制;提高知识产权转化实施服务能力,支持开展知识产权价值评估和信息发布等交易服务;建立专利产品推介和评价体系。

  6、知识产权保护强化工程

  形成知识产权保护长效机制。充分发挥知识产权协调领导小组职能,定期开展联合行政执法专项活动,增强知识产权行政保护能力;严厉打击各类侵犯知识产权的犯罪行为,改善和优化知识产权法治环境;强化“12330”知识产权维权援助服务平台功能。

  完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修订并实施《陕西省专利保护与促进条例》,鼓励引进具有知识产权的先进技术和关键设备,加大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高新技术产品的贸易支持,培育一批专利支柱产品进入国际市场;加大对市场流通环节假冒专利行为的打击力度;加强关键领域和重点行业专利预警分析。

  7、知识产权创新支撑工程

  加大对发明创造的资金支持。引导企事业单位和社会资金积极参与自主创新活动,重点支持发明专利、pct国际专利申请,提高对职务发明人的奖励标准;加大省级专利奖奖励力度,重奖关键核心自主知识产权技术、产品及发明人,重奖中国专利奖获奖项目。

  完善技术创新的激励措施。促进省级相关政策增加激励知识产权创造的内容,形成鼓励发明创造的政策导向,建立激励发明创造的长效机制;重点建立国有大中型企业知识产权工作评价体系,完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知识产权激励政策,引导企事业单位瞄准行业、产业发展前沿,加大基础专利储备,形成专利池。

  8、知识产权服务保障工程

  完善专利信息服务平台功能。建设以西安为中心的西北知识产权信息服务中心,建立知识产权公共信息服务平台,逐步完善产业专利数据库;做好专利产品产值统计分析工作,动态掌握我省关键领域、重点行业以及战略性新兴产业知识产权现状。

  完善知识产权服务体系。强化知识产权服务大厅功能,拓展业务范围,提高西安专利代办处窗口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设立专利巡回审查西安工作站;强化对专利中介服务行业的监督管理,继续实施专利代理人助理计划,不断提高从业人员执业水平,规范专利代理行业市场竞争秩序。

  9、知识产权人才培养工程

  加强知识产权专业人才培养。广泛开展针对公务员、企事业单位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和文艺创作人员的知识产权知识培训;建立吸引、使用和管理知识产权专业人才的相关制度,优化人才结构,促进相关人才合理流动;按照国家有关要求,建立和完善知识产权人才专业技术评价体系,建设全省知识产权人才库和专业人才信息网络平台。

  建立省级知识产权人才教育基地。推动大专院校开展知识产权教育,开设知识产权必修课、选修课等;支持条件成熟的大专院校设立知识产权硕士、博士学位授予点,加大国际化、高层次人才培养力度;加快建设高水平的知识产权教师队伍,争取设立若干国家知识产权人才培养基地,大规模培养各级各类知识产权专业人才,重点培养企业急需的知识产权管理和中介服务人才。
  10、知识产权文化建设工程

  深入开展知识产权宣传工作。建立知识产权宣传中心,创新宣传形式和方法,发挥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作用,借助互联网、手机等新兴媒体优势,强化“陕西省知识产权网”宣传功能,打造权威、高效的知识产权传播平台;组建全省知识产权普法宣传队,开展知识产权法律法规宣传普及活动,广泛开展知识产权普及型教育。

  11、加大版权保护力度,建设西部版权贸易中心

  建设我国西部辐射力最强的版权交易综合公共服务平台。包括文化版权保护、版权信息发布、版权评估、版权代理、版权交易、版权信息数据库,以及版权保护宣传、教育、培训等。保护原创作品,保护权利人的权益,保护文化创新精神。

  12、加大对商标权利人和消费者合法权益的保护

  严厉打击假冒商标等侵权行为,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切实保护商标权利人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加大对中国驰名商标、陕西省著名商标、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的保护力度。完善商标侵权投诉渠道,规范立案标准和程序,建立和完善行政执法机关之间、行政执法机关和司法机关之间的联系配合机制,有效打击和遏制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违法犯罪行为。探索建立企业海外商标维权投诉协调机制,保护企业在国外的合法商标权益。

  13、促进知识产权与标准融合

  引导我省特色优势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领域逐步形成专利池、产业联盟,制定和管理联盟技术标准,树立“科研—标准—产业”同步理念,推进科技成果专利化、专利技术标准化。推广现代农业标准化示范和标准化生产。探索研究“专利技术嵌入标准”问题,鼓励形成一批引领产业发展的地方、国家和国际标准。

  14、探索传统文化资源促进经济发展的新途径

  研究传统文化的知识产权保护,把传统文化与现代技术相结合,增强传统文化创造知识产权财富的能力。利用传统文化资源的知识产权化带动传统文化资源地的发展,促进城乡一体化建设。